1931年前后,张天福多次从报纸、杂志上看到中国茶农扎着长辫子、裸着上身赤脚在地上揉茶的照片,深受刺激。他想:如果能设计一台机器代替赤脚揉茶该多好!
1940年,张天福在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担任福建示范茶厂厂长时,在全国率先引进德国大型“克虏伯”揉茶机等机械设备,但“克虏伯”适应于工厂生产,广大茶农还是用脚揉茶。张天福想:一定要根据中国农村特点,设计一种造价便宜、简便操作、可以手推的(当时中国农村基本没有电)的揉茶机。于是,他将10多年来不断形成的设计思想进一步形成图纸。张天福请福建示范茶厂木匠刘详其按图纸制作揉茶机。
最早设计的揉茶机是双桶式双向推拉型。试验中,张天福感到还不够省力,接着设计出单桶式的圆桶、方桶揉茶机各一台,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圆桶的更省力、方便,揉捻的茶叶条形较紧结。设计揉茶机的想法萌生于1931年,而1931年9月18日又是“国耻日”,张天福便将揉茶机命名为“918揉茶机”,希望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918揉茶机”的问世,结束了中国茶农千百年来用脚揉茶历史!
1941年,“918揉茶机”由福建示范茶厂开始定型生产,并由福建省茶业管理局首先定制20台发给茶区茶农使用。从此,中国茶叶加工生产翻开了新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后,张天福继续研究改进揉茶机工艺。1953年,他与同事进一步研究,将“918”揉茶机揉盘、揉桶改为双动的“53”式揉茶机在红茶区推广。所谓“双动”就是推拉时上面和底下揉盘同时动,形成双动,这样十分省力,揉茶速度加快,揉捻效果更佳。第二年,又将揉茶桶改小,使它适合于绿茶、乌龙茶区推广运用,此机被命名为“54式揉茶机”。新揉茶机的推广运用,极大地提高工效,提升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