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省里的最高长官陈仪,“要在坦洋办改良场,叫张天福去负责这项工作”,任务相当艰巨。其实,省政府主席的言下之意是,要张天福通过办坦洋茶业改良场,积累经验,为发展福建的茶业下点工夫,为福建父老乡亲做些好事。
在一个多月的台湾考察中,最年轻的考察团成员张天福,与其他20多个人相久得很好,不仅团长陈体诚对常识有加,连曾留学日本、最早把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带到中国、时任省教育厅厅长的郑贞文等官员,对张天福的敬业精神也大为赞赏。
“茶业改良场是茶业研究机构,应该在这同时,办一所茶叶学校。”张天福,“我在《台湾之茶业》的文章中提到了‘培养专才’的事。”
张天福早就有“科教合一”的思想基础,说得很在理,厅长们也点头称是。最后委派他为省农林改良总场技师兼茶校、茶场的筹备员,立即负责筹备的事。
省里安排下来的任务,使多年来追求的梦想将要变为现实了。张天福非常兴奋,便回协和大学向校长林景润汇报,接着辞去了教职,急着去闽东选择地址。
毕竟一直在学校工作的人,对地方上的人事关系不了解。省政府有关部门,考虑到这一点,便派了省政府委员林知渊,陪同张天福前往闽东协助工作。
林知渊,福州城门乡人,熟悉地方上的情况,是个“社会活动家”,他尊重张天福,配合得很好。
徐虎侯时任福安专区专员,见张天福、林知渊的到来,给予热情接待。有了上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关照,加上身为“书生”学者的张天福,本来就是见过世面的优秀社会活动家,善于与当地官员和有关人士交朋结友,筹备工作一时还算顺利。
张天福一鼓作气,夜以继日,奔跑于福安、霞浦、宁德与政和等地,经过全面调查和实地考察,最后把创办茶业改良场的地址,相中在福安县的社口镇。理由是:
——福安是闽东的中心、专区所在地,办事方便,容易得到政府方面的支持。
——社口虽然地处山区,但水陆交通方便。它南距福安城区不过20多千米,特别是寿宁县斜滩镇有水路通向社口。社口有水路西溪直通赛岐,再经长溪到白马港出三沙弯,很快将茶叶运往中国各海港城市及东南亚,或更远的地方。
——社口距坦洋不过三千米,坦洋是举世闻名的“坦洋功夫”红茶的发祥地和集散地,茶商很多。很关键的是社口有比坦洋广阔得多的空间,有发展余地,附近有块平地,可供建设茶场。社口镇也是闽东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年产茶叶数万担。
——闽东是福建茶叶的主要产地,茶叶产量占全省60%以上。在社口兴办茶业改良场,便于向四方各县茶区联系,并普及茶叶科技。
张天福选择福安、寿宁两县交界处的要镇——社口,作为茶业改良场的方案,很快得到福建省教育厅、建设厅方面的赞许。接着,下一步的筹建工作,又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福安县县长对他筹办茶场和农业学校,给予很多方便。
张天福被建设厅任命为茶业改良场场长。他一个人来到社口镇,寻觅一处适合于临时办公和住宿的房舍。
社口虽然是镇的所在地,但人口不多;房屋很少,寥寥无几。街上有一座两层楼的制木桶的木器店,楼上比较宽敞,张天福看上了眼,便把它租了下来。
有道是“创业者难”,张天福还没有创什么业就碰到难。楼上四壁通风。他带着工人,亲自打扫卫生,修理门窗,整顿了几件家具,并得到李联标的协助,开始工作了。
张天福根据实地踏勘的情况,绘出蓝图。首先办购地工作,动工建造厂房、宿舍、办公楼等等。
大大小小的事情多着哩!精力充沛的张天福都得应付,既要作出更具体的规划,又要现场指挥,精打细算,疏通当地各方面的关系。
万事起头难哟,张天福知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