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却老红一万点,
换来新绿百千重。
这是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张家坤先生题赠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的对联。它是对张老一生为“国饮”茶叶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高度概括。《闽清县志·卷三十六·人物》载:“张天福,男闽清县桔林乡后洋村人,1910年8月出生,南京金陵大学农学毕业,福建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教授级)。
张天福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曾是省政协一届、四届委员,五届常委,系《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所记载的十大现代茶叶专家之一。他全身心从事茶的生产、科研、教育和茶文化传播工作,成果丰硕,是当代茶学家、茶学思想家、教育家和茶质审评家,被尊为茶界泰斗。
张天福祖上世居闽清,父亲张绍尧出生于闽清,是内外科医生;母亲刘贞清,长乐人,妇产科医生。他们结婚后闯荡上海滩10余年,以良好的医术医道赢得了富足日子。1910年儿子降生于上海之日乃见钱塘江大潮奔涌、气势磅礴,煞是雄伟壮观,深感此乃天赐之福,遂取名“天福”。虽然在上海日子过得殷实,但叶落归根思乡之情却令绍尧夫妇焦心难忍。于是,这对悬壶济世的大善人喜得贵子之后,欣然决定从上海返回福州,让小天福在“有福之州”更好成长。一家人落脚历史文化名城,开办了“遂生堂西药局”,生意红火,生活和美。几年后,张家在福州黄金地段山路择地建房。新居毗领著名的“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张天福从小耳濡目染中华传统文化,时时处处以中华精英为榜样,特别对民族英雄林则徐更是尊崇备至。不论是在学期间,还是走上社会之后,他坚持在自己的宿舍和办公桌上压着林则徐的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熏陶和造了他勤奋的品格和立志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